全國服務熱線400-869-9822
熱門關鍵詞: 雷克石簡介雷克石資質(zhì)
變電站避雷針安裝間距需綜合多方面因素確定,以下為你詳細介紹相關要求:
避雷針的間距通常根據(jù)建筑物的高度和安裝區(qū)域的雷電頻次來確定。一般來說,避雷針的間距在20米至30米之間,但這只是經(jīng)驗值,具體間距還需依據(jù)實際情況調(diào)整。合理的間距能確保避雷針有效地分散建筑物內(nèi)外的電荷,減少雷電對建筑物的破壞。
根據(jù)《建筑物避雷裝置設計規(guī)范》(GB50057 - 2010),要綜合考慮多方面因素來確定間距。對于獨立避雷針,其支柱及其接地裝置至被保護建筑物及與其有聯(lián)系的管道、電纜等金屬物之間的間隔距離需通過公式計算,但不得小于3m。
地上部分:當hx<5Ri時,Sa1 ≥ 0.4(Ri + 0.1hx);當hx≥5Ri時,Sa1 ≥ 0.1(Ri + hx)。
地下部分:Se1≥0.4Ri 。
式中Sa1為空氣中的間隔距離(m);Se1為地中的間隔距離(m);Ri為獨立接閃桿、架空接閃線或網(wǎng)支柱處接地裝置的沖擊接地電阻(Ω),一般而言,在非土壤電阻率高的地區(qū),Ri≤10;hx為被保護建筑物或計算點的高度(m)。
變電站規(guī)模與布局:大型變電站設備眾多、布局復雜,需更多避雷針保護,間距要綜合考慮設備分布、建筑物位置等,保證全面覆蓋且各避雷針保護范圍合理重疊,增強保護效果;小型變電站布局相對簡單,避雷針間距可適當增大。
周邊環(huán)境:若變電站周邊有高大建筑物或其他防雷設施,會影響雷電分布和避雷針作用,需考慮其屏蔽和分流作用,調(diào)整避雷針間距。如周邊高大建筑物能屏蔽部分雷電,可適當增大間距;若周邊無其他防雷設施,間距應適當減小。
土壤電阻率:土壤電阻率影響雷電流擴散,高土壤電阻率地區(qū)雷電流擴散困難,需減小避雷針間距,增加接地極數(shù)量或采用降阻措施,確保雷電流有效散流;低土壤電阻率地區(qū)雷電流擴散容易,間距可適當增大。
全國服務熱線